传统淋浴房的挡水条设计,用久了才发现全是 “坑”—— 凸起的挡水条不仅走路容易被绊倒,缝隙里还藏满了霉斑和头发在线配资知识,每次清洁都要跪在地上抠半天。我家那位 “装修强迫症” 老公实在忍不了,硬是把卫生间改成了下沉式淋浴房,没想到入住后直接颠覆了全家人的洗浴体验,连邻居参观后都抄作业了!
什么是下沉式淋浴房? 一眼看懂设计逻辑
和传统挡水条的 “硬隔断” 不同,下沉式淋浴房就像在卫生间里造了个 “小池塘”—— 把淋浴区地面整体往下沉 1.5-2.5cm,形成一个低于干区的凹槽。洗澡时水会自然汇聚到凹槽里,顺着坡度流进地漏,干区地砖始终保持干爽,光脚走来走去都不怕。
为什么劝你装下沉式? 这 4 个优点太戳心了1. 清洁难度直降 90%,再也不用抠缝了!
传统淋浴房的挡水条和滑轨堪称 “藏污纳垢之王”,尤其是玻璃门轨道,用牙刷都刷不干净。下沉式设计没有任何凸起结构,地面就是一整块瓷砖,拖把一拖就干净,连我妈这种洁癖患者都直呼 “解放了”。
2. 老人小孩都安全,再也不怕被绊倒
我家宝宝以前洗澡总在挡水条上摔跤,现在下沉区的高度差只有 2cm 左右,还特意做成了斜坡造型,光脚踩上去像走平地一样。上次婆婆来住了半个月,都说这种设计比老家的淋浴房安全太多。
3. 挡水效果绝了,干区真的不会湿!
周末全家轮流洗澡,以前卫生间门口总要放块吸水地垫,现在下沉区的坡度做得好,水刚流到边缘就被地漏吸走了。有次我故意把水泼向干区,居然真的没漫过去,这挡水能力比挡水条强太多了。
4. 卫生间显大又高级,颜值党必选
没有了笨重的挡水条,整个卫生间看起来通透多了。我们选了墙地通铺的灰色瓷砖,下沉区几乎隐形,朋友来参观都以为我们家做了 “无边界设计”,拍照发朋友圈还被追问是不是请了设计师。
装修避坑指南: 这 6 个细节做错全白费1. 高度差别超过 3cm,斜坡设计更安全
泥工施工时一定要盯紧,淋浴区下沉 2cm 最合适,超过 3cm 反而容易踩空。如果家里有老人,建议做成 2-3cm 的斜坡(比如从干区到地漏方向逐渐下沉),既不影响排水,又没有台阶感。
2. 下沉区宽度至少 85cm,太窄洗澡像挤地铁
我家卫生间只有 4㎡,当时担心占地方想做 80cm 宽,结果瓦工师傅说至少要 85cm,不然转身都困难。现在用下来确实刚好,放个沐浴凳也不觉得挤,建议根据家里人身材调整,壮一点的做到 90cm 更舒服。
3. 坡度找对了排水才快,5mm-1cm 是黄金比例
铺砖时要让瓦工用水平仪测坡度,从四周向地漏倾斜,每米落差控制在 5-10mm。我家地漏周围还做了环形浅槽,水一冲就顺着槽流走了,从没出现过积水情况。
4. 收口方式选海棠角,瓦工手艺很关键
干区和湿区的交界处,我们选了海棠角工艺 —— 把瓷砖边缘切成 45 度角拼接,再填上美缝剂,几乎看不出缝隙。不过这对瓦工技术要求很高,建议提前看师傅做的样板,切歪了真的很影响美观。
5. 玻璃隔断选无边框的,8mm 钢化玻璃就够
本来想省钱不装隔断,结果洗澡时水还是会溅到马桶上。后来装了 8mm 超白钢化玻璃,无边框设计看起来特别通透,宽度留了 70cm,刚好挡住水花又不影响进出。记得让师傅提前预埋卡槽,比直接装在瓷砖上更牢固。
6. 瓷砖通铺更显大,美缝颜色要选对
我们墙地都用了 600×1200mm 的灰色瓷砖通铺,下沉区边缘也对齐了砖缝,从门口看过去几乎看不出落差。美缝剂选了和瓷砖接近的浅灰色,完工后整个卫生间像一块完整的大理石,颜值绝了!
过来人的良心建议: 这些情况慎装!
老房改造要先确认防水层:如果是二手房翻新,一定要让物业检查楼下是否漏水,下沉区施工时需要重新做防水,建议刷 2-3 遍防水涂料,闭水试验做 48 小时。
小户型注意空间分配:如果卫生间小于 3㎡,装下沉式可能会压缩干区空间,建议优先考虑钻石型淋浴房 + 极窄挡水条。
预算不足别硬上:下沉式施工比普通淋浴房多了砌槽、找坡、海棠角等工序,瓦工费用会增加 500-800 元左右,如果装修预算紧张,可以先做普通设计,后期再改造。
现在每天洗澡都像在星级酒店,光脚踩在干爽的地砖上,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爱下沉式设计了。如果你家正在装修卫生间,不妨试试这个方案,真的谁装谁香!
腾思控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