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领鸡蛋、免费体验艾灸、进群就能抢红包赚钱……这些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线配资知识,已经变成了骗子们诱骗老年人的陷阱。
成本不过十来块的东西,被吹嘘成抗癌、治百病的“神药”,转头就卖5000块,直接溢价500倍!多少老年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掏空。
央视记者顺藤摸瓜,将这些“神药”的真面目扒了个精光,什么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普通的“压片糖果”!
是神药?还是压片糖果?
保健品骗子们坑老人的套路,那真是步步惊心,他们专挑社区粮油店、广场舞场地这些老人扎堆的地方,扛着“免费领鸡蛋”“白送大米”的旗号先圈人。
等大爷大妈们乐呵呵来领东西,暗地里早有人拿着小本本记呢,记录老人的消费能力、慢性病史及家庭关系,筛选出具有支付潜力的目标群体。
等混熟了面孔,建立初步信任后,大戏就来了。
骗子们会把老人请进像模像样的“健康讲堂”,有专人假扮专家讲授所谓的养生知识,也不会一上来就卖东西,那时候谁也不认识谁,不得把人吓跑了。
经过连续数日的知识铺垫,等老人们放松警惕之后,他们才会转向推销高价产品,什么“包治百病”“治癌”“诺贝尔奖”有关的无关的,只要是看上去高大上的名头都往上套。但这“神药”的疗效真有那么好吗?
为了增加说服力,骗子们甚至还会在现场安排“患者”上台讲述神奇疗效,再加上一些“限量”“国家补贴”之类的话,忽悠老年人消费。
但那“神药”到底是啥?包装上都写的明明白白,大部分都没有认证,甚至还有少部分是压片糖果假扮的,一瓶算下来也不过十来块,但靠着“专家”的一番吹嘘,他张嘴就敢卖5000!
等老人上钩了,套路就又变了,大额消费之后便进入会员管理体系,不仅能享受像米面鸡蛋这类的免费赠品还会有业务员天天上门捏肩捶背,享受免费旅游,不同等级不同待遇,凭借着差异化进一步刺激老人购买保健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日常得到的关怀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老年人生出“花钱买关怀”的心理,骗子们通过一些电话问候、代买药品等“情感服务”,逐步取代子女在老人心中的情感地位。
现在这些团伙更精了,为规避监管,近年开始转向加密直播间,早七点发密码链接,进去先看养生讲座,最后“专家”再来个什么慈善特惠,原价数千元的产品“免费赠送”,仅收取10-98元不等的“快递费”,为后续推销万元疗程引流。
直播全程规避“治疗”“疗效”等敏感词,改用“调理”“滋养”等话术替代,事后还不会留存回放记录。
一些有门面的还会摆着合格的大米白面,伪装成普通粮油店,即便执法人员上门查,也对此毫无办法。甚至于等子女们发现不对时,老人们早就被洗了脑。
老年人为何会陷进去?
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却执迷不悟?健康焦虑是最直接的驱动力,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困扰加剧,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被无良商家精准利用。
所谓“专家“宣称某产品能“逆转细胞衰老”“根治糖尿病”,恰好击中老人的心理软肋。北京某案例中,患有糖尿病的退休教授明知产品成分是普通糖果,仍坚持购买,万一有用呢?
调查显示受骗老人中独居或空巢比例高达68%,诈骗团伙前期通过送鸡蛋、代买菜建立信任,后期升级为上门按摩、陪聊等情感服务,有业务员甚至记住每位老人孙辈的生日,准时送上礼物。
当亲生子女因忙碌疏于陪伴,这些“干儿女”便乘虚而入,一些老人得知被骗后甚至还会为骗子求情,这种情感替代机制,使老人甘愿用金钱换取虚假关怀。
而且老年人普遍缺乏现代医学知识,难以分辨“肽”“硒”等专业术语的真伪,骗子们刻意营造信息茧房,封闭讲座只讲“神奇案例”,加密直播间屏蔽外界声音。长期信息灌输下,老人会对子女的科普产生抵触,人家专家还能有假?
讲座现场出现“病友”现身说法,或直播间频繁滚动的字幕,这类群体效应会瓦解个体判断力。浙江某养生课堂曾出现二十余人集体刷卡购买的场面,事后发现带头下单的全是托儿。
说到底,老人买的哪是保健品?是那份有人惦记的暖和劲儿,儿女的忙得脚不沾地,骗子钻的就是这个空子,那些被骗的老人,菜市场为三毛钱能吵半天,买五万块的“磁疗床垫”或许眼都不眨一下。
破除骗局
现在骗子属实会钻空子,这点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平台也不能当甩手掌柜,直播平台上听到一些敏感词就自动弹窗警告,对加密直播间强制亮照经营,营业执照得怼在屏幕左上角,监测到异常消费会自动冻结交易并短信通知子女。
子女防骗要讲究策略,硬科普反而激起逆反心理,不如带爸妈去三甲医院听正规健康讲座,陪老爸晨练时多聊聊天,平日里用温暖替代骗子的虚情假意,儿女教父母查药品批号、识破PS的“专家照片”。
发现父母购买天价产品,立即保存直播间截图、付款记录和产品包装,发现虚假宣传马上打12315举报,遭遇洗脑式推销马上联系社区反诈专员,涉及大额消费马上申请支付冻结。
2024年专项整治期间,监管部门对查实虚假宣传的商家开出十倍罚款,某公司因宣称“肽片治癌症”被罚没500万元。
说到底,防骗的核心是补足情感空缺,年轻人多陪老人聊聊天,受骗率同比下降82%,当老人不再孤单,骗子的亲情牌自然失效,通过正规医疗疏导老年人的健康焦虑,神药谎言就不攻自破。
记住骗子最怕的三件事:子女常回家的脚步声、老人手机里的药品查询记录、还有监管部门随时调取的直播存证,这才是真正的“防诈三件套”。
主要信源
免费鸡蛋变天价骗局!“保健品”收割老年人——新华网2025-05-27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经济参考报2025-01-09手机直播课竟是专盯老人做局的“隐秘直播间”?该管管了!——人民日报2025-06-18“营养专家”加密直播间“坑老”——光明网2024-08-29
腾思控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